首页 问答 正文

美银应届生(应届生毕业后想入银行)

[db:Intro]...

我是做互联网行业的,招开发人员,之前一直是社招,社招我已经有一些经验了,目前公司要组织校招,可是校招我没有什么经验,我该怎么确定什么样的应届生值得招?校招跟社招差别在哪?

回答大咖:吴慧青|职业生涯咨询师

感谢您的提问,我想从以下两方面来回答您的问题:

一、因您对社招有一定经验,我着重说一下校园招聘的特点:

招聘对象是当年或者次年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招聘时间集中在每年3-5月和9-12月,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一次性招聘人数往往比社会招聘多,招聘流程设计需要考虑批量招聘的特点,设计网上申请、笔试和小组面试环节。

二、什么样的应届生值得招:

我曾经讲过一个微课,题目是《企业需要的应届生长啥样?》,里面提炼了知名企业招聘应届生的几大标准:诚信正直、团队合作、敬业进取和开放创新。

具体在笔试和面试当中的考察方式为:

诚信正直-(1)应聘信息真实有效,(2)回答问题真实认真,(3)待人接物真诚有礼;团队合作-(1)社会实践和实习经历体现团队合作经验,(2)小组面试中表现团队合作能力;敬业进取-(1)学业表现和实习实践证明能力,(2)笔试验证一般能力,(3)面试体现主动精神和事业心;开放创新-(1)论文/科研项目体现创新能力,(2)面试考察独创性和发散思维。

应届生身份有多重要?

快毕业的时候,应届生往往都会面临一次对工作的选择。而第一份工作,很大程度会左右你的未来。

人的一生太长,遇到的事情太多,所以这次的选择如果以一生的长度来衡量的话,通常看不出什么。可如果把时间的跨度缩短到五年至十年,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第一份工作差不多能影响一个人毕业后十年左右的光阴。

而做出选择的那刻,对社会期待或紧张的年轻学子们,往往无法预计到这次的选择会如何定义之后的生活。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和一些成绩不错的同学都想搞学术研究,但其他人毕业后去了北大复旦之类很强势的院校任职,而你由于种种理由,最后任职于普通的一家大学,这份工作就将会是拉开你与其他人差距的起点。

虽然人生并无绝对,只要你付出努力,也可以逆转定局。但你将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也会远超于你的预想。

也许做学术的工作离大多数普通人都比较远,那也可以换种情况想一想。如果你去了一个体系成熟的公司工作,不管你的工作领域是做HR、敲代码、还是别的什么,你的精力和时间都能被全部用于你的工作上。而如果你去了一个规模较小制度不完善的公司,还要捎带着做一下打印、文员的工作。你会变成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再过几年你去参加同学聚会,和以前的朋友们切磋一下各自的技能,可能就会发现什么是“白云苍狗,沧海桑田”。

其实这种情况还算好,至少还有一份工作,如果找工作的时候频繁遇到阻碍,甚至百般周折还没找到工作,那样对后面的生活更是灾难性打击。

我曾见过相当一部分应届生遭遇这样的情况。有些人海投简历几十家公司,但要么没过,要么挂在面试,这两年各行业本就有缩招现象,加上今年特殊情况更是雪上加霜,目前群内也有同学反馈秋招不甚理想。

这时候也有可能听到这样的声音:没事,工作肯定还是可以找到的,可以先做做别的事调整一下状态,或者去做个兼职什么的慢慢找。

于是一部分学生开始了打工、代购等等边赚点小钱边找工作的日子。然而他们中的很多人总要在事情真正糟糕起来的时候才会注意到,一个“临时”的决定,会让后面的生活也变得一样“临时”。

日本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在毕业生未能找到一份正式的全职工作,那么之后他成为正式员工的概率就会大幅降低。

就像90年代的大学生伍继红,在那个时代,这一纸文凭按理来说已经足够珍贵,然而后来她却失业十几年,长期以低保维持生活。这是因为在她刚毕业时因为一些原因,只能去服装厂等地打零工,而这段时间的“工作”在持续消耗着她未来的潜能。

环境对首个工作的影响

除了个人的努力,大环境也对第一份工作有极大的影响力。

假如第一份工作没找好,补救的措施往往只靠跳槽这一条路。然而经济情势不佳时,很多企业都在减少招聘数量,于是在这个当口去找新工作就会很难,而想去完全符合自己要求的公司就更难了。

也许一开始你只是不太喜欢自己的工作内容或者环境,但后来你会发现你甚至没有机会跳槽。人如果在一份不适合的工作里耗得太久,需要自己承担的损失成本也就越来越大。从丧失赚更多钱的机会,到丧失提升自己的平台,再到丧失整个黄金的职场上升期。

而在这段时间里,同校的前辈也许只用几年就到了企业中层管理的位置,远不同于经过几年还在初级员工层里挣扎的自己。这一切只源于一个原因:毕业时找的工作与自己契合太差,却一直拖着不去及时换工作。

同样都想去互联网公司,前辈毕业早一些,进了公司就面上了产品经理,而等你毕业时,互联网红利变少,公司也开始减少招聘人数,对产品经理的岗位愈发挑剔起来,你只能先去普通小公司做个新媒体编辑。尽管你志不在此,但也没法拒绝这份工作,因为你别无选择。

前辈负责的项目月流水不错,晋升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但你这时还与文字排版打着交道,这并不能怪自己没付出努力,而是因为现在境遇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被大环境和自己顺从环境做出的选择影响了。

第一份工作的影响?

日本曾对毕业于1993-2006年毕业的大学生做过研究,记录表明第一份工作最长可以影响一个人十年的就业情况,尽管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影响最终会被淡化,也许也可以消失。如果你的出身院校不算好,那么这份影响对你的影响还会更大,远超那些名校毕业生和海归留学生。

通常,比较优秀的毕业生,如果初次择业错误,用不出五年的时间也可以把自己的工作环境和薪水回复到和他预期相符的水平,主要途径也是跳槽。而自身背景不亮眼的人,因为一开始就已经输了一部分跑道,到后面想追上别人就会更难。

美国研究所将这种损失量化,结果表明,就业环境不友好时,收入最低的毕业生在工作前10年的收入会比正常情况少8%,这个数字是优秀毕业生的4倍还多。

跳槽的选择权不是人手皆备的东西,对有些人来说,有工作已经是最好的结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份工作就是自己需要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日本投资银行野村证券的报告显示,从2018年11月至今,中国互联网用户搜索“求职”相关词汇的数量激增,并创下1月份历史新高。可以说如今的大环境,想要跳槽的难度又增加了。

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回头去看看,你会发现工作后很多事情自己都无能为力,相反,最有选择权的时期,反而是你刚毕业的时候。那时候,你还有拿下复数offer的机会

应届生的身份非常地重要。

几乎所有应届生都是没有经验,也没有社会履历。但是应届生身份却可以让你在校招上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门槛也比较低。很多大型的企业都倾向于招收应届生,能给应届生更大的包容性。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觉得应届生的可塑性相对比较高,另一方面,他们大多服从管理,做事学习时基本上都是以谦虚的态度对待,多教导和培养说不定还能成为公司的骨干人才。

公务员考试中,很多岗位规定,只有应届生才能报考,在读非应届毕业生是不能报考的。包括一些地方的公务员考试,他们相应的单位也要求是即将毕业的应届生。

应届生就业时,学校会跟用人单位签订一个三方协议。而学校的介入,往往让应届生的权益受到最大的保障。

很多城市都提出应届生可以直接落户,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