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榆林打造和美乡村
在榆林,榆阳区改善生态环境将庭院经济发展得风生水起,佳县巧打“旅游牌”激发全域活力,吴堡县所有村集体经济实现“零”的突破,神木市本地企业为农民致富开辟新路径……一个个致富有门路、安居又乐业的现代化新村正拔地而起。
近年来,榆林市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首要抓手,紧盯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工作重点,一手抓示范引领、一手抓整治提升,推动“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着力打造“千万工程”榆林样板。
11月4日至6日,“打造‘千万工程’榆林样板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采访活动在榆林举办。来自19家主流媒体的记者实地探访榆林市高质量发展状况,用笔触和镜头记录该市建设和美乡村的鲜活案例。
在村党支部书记许治平的带领下,榆阳区古塔镇古塔新村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实行“股份经济合作社+企业+农户”经营模式,成功打造了千亩小杂粮、千亩桑梓、千亩饲草、千亩大扁杏特色农业产业带,年产值不断攀升;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主导成立的杭庄泡菜厂,将当地特色农产品推向市场,年产值达20多万元,为村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
古塔新村的变化得益于神木制定的工业对农业反哺计划。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神木市采取让80家工业企业与88个行政村结对的方式,为农村产业发展植入“造血干细胞”,帮助结对村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们利用本地工业企业的资金、人才等优势,对发展相对滞后的村子进行全方位帮扶,争取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作示范、开好头。”神木市市长段智博说。
村企共建,联合发力。2021年,陕西龙华煤焦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6亿元,在神木市沙峁镇石角塔村流转1000余亩土地,发展生态农业,以工补农、反哺社会。
11月4日,采访团一行来到石角塔村,记者看到村文化广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馆等已建成投用。从过去的见面谈“困难”,到现在见面话“发展”,村企共建,让这个小山村焕发新生机。
文旅搭台,经济唱戏。在佳县,一个个位于黄河岸边的古老村落通过文旅融合焕发出新的光彩。
11月5日晚,纷至沓来的游客让木头峪镇木头峪村热闹了起来。“白日千人拱手,入夜万盏明灯”的盛景在木头峪村再现。
“与其他村落不同,木头峪村山水环绕、古建众多、景观独特、文化底蕴深厚,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木头峪镇镇长王雄飞说。
伴随着木头峪村旅游的火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与日俱增。木头峪古镇景区积极拓展就业渠道,优先解决当地村民就业。不少村民在家门口摆摊做起了生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在吴堡县,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活跃在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近年来,吴堡县巧借外力,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引进多名农业高层次人才。在众多返乡“能人”的带领下,吴堡县村集体经济实现快速增长。聚才引智为乡村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成为实现村强民富的重要一环。
“此外,面对‘小县引才难’的现实情况,吴堡县积极培养本地人才,着力打造一支有本领、带不走的乡土人才队伍。聚焦以青梨、桑蚕、空心挂面为主的特色富民产业,常态化推行‘科技特派员’、农业系统干部包抓联系‘三农’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吴堡县累计开展技术培训30场次,受益群众达1500余人。”吴堡县副县长王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