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 正文

“乡脉·云滇”AI技术赋能民族音乐发展研讨会在昆明成功举办

  11月22日,“乡脉·云滇”AI技术赋能民族音乐发展研讨会在昆明举办。大会由云南省文化馆指导,中国联通云南省分公司、联通在线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艺术及文化行业代表、企业代表共同探索数智时代下民族文化艺术发展新范式。   “乡脉·云滇”AI技术赋能民族音乐发展研讨会展示了云南器乐和声乐艺术家们在AI音乐云平台技术帮助下...

  11月22日,“乡脉·云滇”AI技术赋能民族音乐发展研讨会在昆明举办。大会由云南省文化馆指导,中国联通云南省分公司、联通在线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艺术及文化行业代表、企业代表共同探索数智时代下民族文化艺术发展新范式。

  “乡脉·云滇”AI技术赋能民族音乐发展研讨会展示了云南器乐和声乐艺术家们在AI音乐云平台技术帮助下展现AI人物形象并互动的嘲,为AI辅助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AI音乐云平台是中国联通推出的云网端算用一体化、全栈国产化的数字文化应用平台,该平台能够提供素材、谱曲、音色转换、合成、数字歌手生产等一站式AIGC创作。研讨会现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员、纳西族歌唱家达坡玛吉登台。大屏幕上,AI音乐云平台根据达坡玛吉的个人形象照、《阿妹的情歌》歌曲音源,快速衍生出的一段音乐视频。达坡玛吉与该数字人互动完成歌曲《月亮姆》,展示了歌手创作的新途径。中国联通AI歌手产品是基于联通自研的高还原度形象复刻技术与酷狗音乐AI音色复刻能力,推出的首个面向公众用户的集“数字人形象+音乐短视频+通话趣味互动”于一体的社交歌唱产品,可应用于多个嘲。

  会上,达坡玛吉进行了《探索AI如何赋能云南民族音乐》主题演讲,强调AI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潜力,正逐步改变着我们对音乐的认知、创作与欣赏方式。如AI帮助音乐人创作作品、节约创作成本等,并助力从创意到体验的全面跨界融合。

  在圆桌论坛环节,来自云南民族艺术研究所、云南省话剧院等单位的多位专家学者和管乐演奏家、古筝演奏家、歌唱家、音乐制作人,围绕“AI赋能下民族音乐发展模式的融合与创新”展开论述。

  女子红乐坊创始人王雅轩表示,她在多年从事筝乐表演和教学的工作中,看到了AI在灯光控制、辅助编曲等方面的应用。“对于古筝演奏者来说,AI技术可以营造出更具沉浸感的表演氛围、提升观赏性,精准的AI伴奏可以让演奏者更加专注于表演技巧的展示。”王雅轩看到,AI技术在乐器演奏中可以优化音色,扩展出传统演奏难以实现的音效,“但值得注意的是,演奏者仍然不能在临场应变能力、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积累、演奏情感的投入等方面松懈”。

  云南民族艺术研究所艺术家、国家一级作曲家土土现场展示了自己即将发表的新歌《地球村民把手牵》的英文版。在富有“土土式”风格的曲调和唱法中,地球人民携手同欢乐的嘲极富画面感。他回顾创作过程时表示,这首歌曲先有了中文版,他在初步翻译出英文歌词后,利用AI技术进行了歌词语法和惯用语表达的修正,“开心就是简单点”的歌词翻译成为“Simplicitybringsmorehappiness”,而“海枯石烂一起玩”的歌词翻译成为“TilloceansdryTillrocksdecay”。土土将这首歌的英文版形容为人与AI互动的成果,“这项技术是非常好的音乐创作辅助工具,我以后也会尝试更多的用法,AI承担了一些基础工作,音乐创作者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乐曲和情感表达上”。

  研讨会上,民族数字人精品秀、AI音乐风采演绎、XR歌唱演绎、AI舞王创意演绎等技术多方面展示了AI技术与云南民族文化的融合成果。云南石屏跳花腰州级传承人龙美华跳起花腰舞,AI技术提取其动作特点并将动作与兵马俑、三星堆铜人等文物结合,让静态的文物们跨越时空跳出了“花腰”舞蹈。

  本次研讨会是对云南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新演绎,也是推动我国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民族音乐的文化根基为AI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而AI技术也为民族音乐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屏新闻记者杨兮摄影报道

  一审熊波

  责任编辑罗秋旭

  责任校对杨飏

  主编武熙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