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张毅,资深艺术管理者,曾任广州芭蕾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广州杂技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党支部书记。组织和负责多项艺术项目,其中《风雪夜归人》获第十三届“文华大奖”,负责的广州芭蕾舞团小剧场建设项目荣获2018年度洛杉矶优秀建筑奖。同时,他还积极推动剧团国际文化交流与巡演,足迹遍布美、加、俄、法、德、英、意、澳等十余国及港澳台地区,极大地提升了剧团的国际影响力。
广州歌舞剧院的小白楼坐落在广州大学校园里面,绿植舒适,整洁清净,旁边还有篮球场,一条小铁轨伸向远方,像是具有某种寓意的电视剧场景。人生经历数百场采访,我第一次在采访过程中见到一只黑尾巴小白猫,它轻轻溜进来,旁若无人地在沙发边逡巡,皮沙发扶手摸上去粗糙,已经被抓出多个线头,咖啡香四溢,这个下午谈谈艺术有点适合。
创作:艰辛并快乐着
张毅:“创作过程中是艰辛的,但也是快乐的。”
“今年2月份我带领主创团队前往潮州采风,深入了解潮汕非遗,去看了潮州木雕、嵌瓷、潮绣、铁枝木偶、潮州大锣鼓等,每到一个点,总有潮汕工夫茶迎客,每餐基本上都有牛肉丸,非常有意思。如果你已经看了舞剧,会注意到在许多地方,舞蹈、服装、音乐里面都有一些潮汕非遗元素。比如,舞蹈里用了棒打牛肉丸、铁枝木偶元素。服装设计巧妙运用了嵌瓷元素,通常嵌瓷多用于潮汕地区普通住宅或庙里屋顶上的瓷塑,映射着祖辈、英雄人物或神灵,而音乐里多次采用潮汕大锣鼓,二弦等乐器。”
“创作中最艰难的部分,是在总导演和编剧的初期想法没法统一,剧本的故事框架迟迟不能确定阶段。内心再淡定,那段时间睡眠也难免不踏实。但矛盾的是,我们作为甲方,最不愿看到的也是主创团队意见高度一致。”
“所以斟酌再斟酌,一直熬到7月份之前都是挺纠结痛苦的,导演和编剧也在相互磨合,他们充分碰撞,等到思想的火花碰撞多了,点子就出来了,许多戏剧性也就出来了。其实也可以理解,编剧罗周工于文字,看重戏剧冲突,导演擅长于舞蹈语汇,重于情感的表达。在不断地磨合中,他们其实也在互相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契合英歌故事的艺术表达。”
“令人欣慰的是,在总导演的努力下,编剧给予了极大的耐心,精心创作独具特色的剧本并通过审核。从8月起,两位总导演全情投入,每天都和演员们泡在排练厅里,空闲时线上与主创交流。最终,舞剧的舞台呈现,彰显了两位总导演扎根岭南、四度赴潮汕采风、深挖非遗元素的成果。他们改变了之前的导演风格,成功地超越了自我。”
“广歌的队伍,让我感到自豪。从今年7月开始,舞蹈队即进入了为期一个月的传统英歌舞训练,英歌舞非遗传承人陈来发等来团指导。演员从熟悉慢板、中板和快板不同风格的英歌舞,到8月份正式全面进入舞蹈创排再到10月舞段合成,11月内部演出,由于期间还要完成其它已经约定的任务,基本上处于无休状态,但为了确保如期完成,大家仍意气风发地投入日常训练当中。可以说,主创团队与广歌团队的默契配合,必然促成这部舞剧成为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舞台艺术作品。”
“所以我们总结一下,在艺术生产上,好的作品往往诞生于天时之宜、地利之便与人和之聚的完美交融。”
“如果说千禧之年到2020年,是金融、地产的黄金时代,那么从2021年到2040年将是文旅行业的黄金时代。近几年,总书记曾多次在谈话中将文化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在前一段时间说到要将历经沧桑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可以看到,我们文艺工作者遇到了最好的历史发展机遇,这是时代给予的‘天时之宜’。”
“南粤大地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岭南文化,有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和雷州文化。其中醒狮、龙舟、南拳和西关风情属于典型的广府文化。英歌舞是极具特色的潮汕文化之一,是集舞蹈、戏剧、武术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传统民俗民间舞蹈,被誉为‘中华战舞’,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广州歌舞剧院把岭南地区最具典型的三个大非遗IP——醒狮、龙舟与英歌牢牢地抓在手上,可以说,前任领导与创作团队在挖掘岭南文化元素上面,下了大功夫,找到了本土文化中的优势和特色。这是‘地利因素’。”
“在选择创作题材时,经过充分论证,我们认为英歌题材是最优选择。总导演钱鑫和王思思通过小舞剧《英歌》打破了常规,展现出进取心和独特风格,这些给了我们很大信心。最终决定全面启动舞剧《英歌》的创作,这是‘人和之聚’。”
看点:艺术要现场感悟
张毅:“我是安徽人,但我很喜欢潮汕文化,它团结、进取、开放、包容。潮汕地区的年味非常浓郁,过年放鞭炮,营老爷,聚集在广场敲锣打鼓。许多北方人驱车千里来看英歌舞,我在今年春节后去潮阳地区看了当地的英歌舞,虽然是慢板,不像快板那么热烈,但仍是非常有气势,它的气质很特别,情绪高昂,有一种刚健的男性之美。海洋文化的核心也是开放团结,古代的生存条件比较恶劣,必须是一个集体凝聚的文化。岭南文化非常丰富,我们在岭南这片土地上先地域性地挖掘,当然也开放包容,以后再尝试演绎更多文化。”
“舞剧《英歌》有三个主要人物,一个是潮汕父亲,新婚不久,背井离乡,远赴南洋,后来音信中断,再无归来。他的妻子林巧儿含辛茹苦把儿子陈心远抚养成人。儿子无意中被父亲留下的英歌槌所牵引,进入了奇幻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历目了父亲不为人知的抗敌故事,终于明白了父亲的大情大意,感悟传承英歌之所在。最后,儿子回到了现实世界,把父亲最后一封未能寄出的侨批(信件)带回,了却母亲对父亲无尽的盼归思念之情。”
“‘穿越’,不是常用的线性叙事方式,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故事很简单,但在舞剧的呈现并不简单。舞台艺术需要去现场感悟,而不仅仅是通过文字解读,每个观众看完之后,结合他的经历,对这个剧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效果:许多人默默流泪
张毅:“舞剧的音乐也非常棒,有几段音乐特别感人,听完音乐,你就知道这个剧三分之一可以立起来了。这仅仅是对音乐部分的感受。《英歌》不止于此,更是一部舞蹈、音乐、舞美、服装、头饰、灯光等融合在一起的舞台艺术作品,当然还并不完美。”
“打动人心的作品,从观众的反应就能知道。观看表演时,虽然演员戴了面具会弱化一些表情,但是舞剧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情感非常强烈,看哭很多人,甚至我亲见个别领导在观看时,默默地擦眼泪……让我很是吃惊和困惑。我当然也感动,但我怕自己是因为看着它慢慢孵化,最后立在舞台上,是带着工作人员的心态与情感而感动。但是观演后,我收到了很多观众充满激情和感动的反馈……许多人都表示非常感动,甚至热泪盈眶好几次!”
“有些人是因为常年离家在外打工,思乡之情与剧中的舞段‘耕’相感应,令他哭;还有些人是与主人公相似的、在怯懦中成长的经历,经过内心探索与自我成长而变得勇敢而感动,每个人的泪点都不一样。毕竟,一千个观众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人生经历的人都会从剧中找到心中的情感共鸣。”
“你可以关注剧中英歌战邪祟那段,音乐中加入琵琶、唢呐,愈发高亢激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在主人公父亲陈文耀的召唤下,与主人公陈心远心意相连,一起击溃邪祟。这是剧情走向高潮的部分,整个艺术效果融合在一起,视觉与听觉的效果非常强烈。”
“在潮汕传统文化里,潮汕人一直认为,除了一个现实世界,还有一个看不见的世界,那里住着一直庇护他们的祖先和神明。精神层面的内涵远远大于外在的物质层面,人类最根本、最深层次的情感是爱与恐惧。而舞剧《英歌》以蜿蜒曲折后淋漓尽致的英歌大群舞,巧妙地触及了这一深层次的情感表达。这不仅展示出中华儿女对文化的传承、对历史的铭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更展示寄托传承了几千年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因此,《英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舞蹈,还是一种生活方式——我在普宁看到很多当地年轻人时常放下手中的生意,回来参加严格的英歌舞训练,很辛苦。如果第二天要去广场上表演,凌晨就起早,化妆好几小时,一直表演忙碌到下午。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拼的精神?因为,英歌所呈现的就是‘爱拼才会赢’的精神。”
“我觉得潮汕人对于祖先的那种礼仪,我们这代人一定要找回来,我们从前迷失、丢失了,但仍然找得回来,从这个角度上说,我想唤醒更多的人,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英歌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结合起来的一种具象。我不是潮汕人,但我非常有文化归属感,我去过很多国家,但从没有留在异国他乡的愿意,对于祖国的感情的内核就是对中国文化的认可:亲情、饮食、语言、文字,包括整个生活氛围,都是文化的具象,我有高度的认同感,慢慢就会形成一种潜意识,即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认同与自信。”
“记得2004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次演出答谢会之后,当地的一位文化参赞对我说,来了这么多团体,已记不清有哪些商业活动,但我们的文艺演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文化可以留给人非常久远的印象与感动。”
市场:关注数据高效执行
张毅:“在市场和创作的相互关系上,一方面,可以理解为以果为因,找到真正为广大观众所喜爱的题材。我们统计发现,现在购票来剧院观看演出的,约70%是90后尤其是00后的年轻人,有67%是女性观众。所以,他们所关注、喜爱的题材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与时俱进、尊重市场、重视年轻人的时尚品味和观演习惯是我们研判的核心。”
“另一方面,拒绝创作同质化,是我们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反推理智选择艺术创作题材和形式的又一个核心准则。做就要做这个市场上没有的,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
“你看到了,我们在遴选创作题材时,是高度重视市场数据分析和调研的,各演出院线内部或部分公开的观众各类数据,乃至各类社会机构提供的市场年度报告,都是我作为管理者平时注意收集的数据,以便找准市场定位,确保创作出观众喜爱的艺术作品,让政府投入的资金得到有效使用,剧院真正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有时候,一些艺术管理者,会陷入创作和市场割裂的错误理解与盲目执行中。很多导致花费巨资创排的作品演出不到三十场即草草收场,马放南山刀枪入库,造成创作资金的极大浪费。”
“在市场运营的执行层面上,我们坚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原则,提前筹划新创作品的演出排期。”
“在我们在第一次舞蹈合成时,已经把相关意向性比较强的演出商都邀请过来,所有的合作意向都提前进入预判当中。舞蹈、音乐(一些是替代音乐)合成在10月份,合成期间舞美、服装、音乐、头饰、面具等都在紧张的制作当中,看到的仅仅是舞蹈本体部分。有人可能会好奇,为什么似乎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就这样做?一是为了尽早过审,二是尽早地达成初步运营合作意向。”
“至于全国巡演路线的规划,前期会在粤港澳大湾区巡演,以广州为核心朝外发散,华南、华东、华中、华北、西北地区,甚至在部分一线城市还安排一天两场不同卡司的演出。”
前景广阔,美好可期
张毅:“这么多年,其实有很多院团包括一些学校,他们也在研究英歌舞,尤其是院校的英歌舞段比较多,英歌特别适合转化成舞剧。关于英歌题材,广东目前有五个项目:广州歌舞剧院的舞剧《英歌》,南方歌舞团的音乐剧《黑凤梨》,揭阳普宁的大型实景剧《英歌情》,还有深圳两家公司分别制作一部电影和一部动漫。”
“从某个角度来说,舞剧《英歌》的市场运作是比较成功的。从市场反应来看,12月14日、15日在广州大剧院公演,上周五(11月15日)上午十点开票后,三个小时之内卖出2000多张票,三天内即告售罄,远超我们的预期。这几天还在办理加演手续,准备在12月15日下午加演一场。”
“步入新的一年,舞剧《英歌》即将拉开全国巡演的大幕,首年即已签约60至80场精彩演出,标志着其艺术旅程的新篇章。我们始终秉持匠心精神,不仅专注于每一部新作的精雕细琢,力求在艺术领域内持续追求卓越与创新,通过在国内多个城市的巡演,传递艺术的温度与力量。”
“同时,我们亦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舞台,积极推动《英歌》与另一力作《醒·狮》的国际交流演出,旨在以这两部舞剧为窗口,向世界展示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风情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艺术,作为跨越国界的通用语言,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通过这些色彩斑斓、情感丰富的演出,定能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互鉴,让全球观众深刻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