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 正文

沾满泥土 眼含热泪 记录时代——“新时代·好记者”全国巡讲团在晋巡讲综述

沾满泥土 眼含热泪 记录时代——“新时代·好记者”全国巡讲团在晋巡讲综述   11月12日—13日,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组织“新时代·好记者”全国巡讲团第三路巡讲团在晋开展三场巡讲报告会。8位巡讲团成员中,有优秀记者代表,有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得者。他们分享自己的采访经历,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用所思所悟和实际行动,回答了如何做一...

沾满泥土 眼含热泪 记录时代——“新时代·好记者”全国巡讲团在晋巡讲综述

  11月12日—13日,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组织“新时代·好记者”全国巡讲团第三路巡讲团在晋开展三场巡讲报告会。8位巡讲团成员中,有优秀记者代表,有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得者。他们分享自己的采访经历,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用所思所悟和实际行动,回答了如何做一名好记者。

  胸怀天下

  坚守新闻理想

  记者笔下,有天下风云,有人间冷暖;记者胸中,有天地浩气,有家国情怀。

  今年年初,南海局势引发关注。为了探寻菲律宾的真实声音,人民日报社环球时报社记者胡雨薇约访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在6个小时的等待后,她见到了还在病中的杜特尔特。他握着胡雨薇的手说,无论如何要来见见从中国远道而来的朋友。很感谢中国的朋友愿意在这个时候来听听菲律宾人对南海和平的呼声。

  胡雨薇与同事将在菲所见所闻整理成独家报道,一经发表就在东盟国家引发关注。胡雨薇说:“这次报道经历,让我看到了如何在热点事件中通过践行‘四力’主动发声,如何通过有影响力的报道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

  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以刘琪榕为代表的北京日报社70余名年轻记者,从楚长城到明长城,历时2个多月、行程2万多公里,用30次现场直播、84个报纸整版、上百条短视频、超1000篇图文报道捕捉时光、记录当下,向读者讲述新时代的长城故事。

  第十一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最佳选手、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记者王玉用“士兵的肩膀”为题,以伞兵、升旗手、特战女兵、救灾官兵为对象,通过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细节,讲述了一代代士兵在不同战位,用他们的宽肩膀、铁肩膀,守祖国安宁、保万家团圆的家国情怀。作为军事记者,王玉说:“我要让更多负重的肩膀被看见,让更多前行的背影被铭记。”


  “这些新闻故事既恢宏大气,又冒热气、触人心,让大家感受到对新闻理想的追求,听后深受鼓舞。”在山西广播电视台音乐厅,巡讲团成员感情真挚的讲述,引起现场500多名新闻工作者的强烈共鸣——“要以好记者为榜样,努力提升能力素质,继续在讲好中国故事、山西故事上建新功。”

  心系民生

  牢记初心使命

  记者是故事的捕捉者、时代的记录者,民生百态在他们的文字中流淌,城乡变迁在他们的镜头里记录。

  因为发现自己笔触开始生涩、担心有一天不会写新闻的《辽宁日报》记者高爽,40岁时毅然从管理岗做回一线记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她与同事选取了省内5个有代表性的村庄,进行蹲点调研,用一个多月扎实的住村采访和写作,创作出了沾满泥土味、荣获中国新闻奖的《大地情书》。她说:“一次次的出发使我明白,之前所担心的其实是身为新闻人失去与时代、与土地、与人民的连接。作为记者,我们每一次所要抵达的,就是历史的深处、时代的高点、群众的心里。”

  来自杭州文广集团的记者朱盈,有着十多年的民生法治节目经验,“去年10月,我接到了一些外卖小哥的求助,当时他们反映的问题就是进小区太难。”在朱盈和栏目的协调下,经过平台代表、骑手代表、属地政府、物业、计算机和法律专家的多方沟通,在个别小区试点了数字身份识别,一个简单动作,让小哥进门节约了5—6分钟。好经验得到了快速推广,今年7月,杭州作为全国首创推出了“小哥码”,外卖小哥通过实名认证、扫码就能安全快捷进入小区,首批100家“小哥友好小区”开展试点……

  在山西大学博雅报告厅,巡讲中掌声此起彼伏,互动环节中高校学子踊跃发问——“作为新闻学院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朝哪些方向努力?”“在短视频时代,如何挖掘地方特色和文化?”记者们以媒体视角,结合自己的经历,将答案送给学子,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守正创新

  紧扣时代脉搏

  将时代声音、真实故事传播开来,是记者的责任,是职业的追求。


  《新民晚报》记者晏秋秋从今年的大年初一开始,坚持每晚做100分钟的公益直播。至今,直播超过200场,全网收获超过40亿的点赞。解读民生政策、解答民生疑惑是他直播的主要内容。他说,传统媒体人完全可以摸索出一条老百姓、单位、个人三方获益的转型之路。

  新疆塔里木石油报社记者王川,15年来奔走在塔里木油田,与石油工人一道,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下工作。他亲眼见证了279天就钻到地下万米,打破20多项国内外钻井纪录的深地领域重大突破,亲耳听30多年党龄的物探老班长讲述九死一生的故事,更亲身经历了从30多米高处跌落、险些命丧深渊的生死时刻。他眼含热泪地说,为了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许多石油工人离家千里万里,写下最动人的故事。西部渺无人烟的油田,离家乡很远,离祖国很近。

  第十八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获得者、《江西日报》编辑李滇敏,从事副刊工作30年,采写过大量人物,从他们的平凡中书写不凡。她以又“雅”又“潮”的副刊表现手法推出《寻赣记·从考古看江西》等一系列作品推广江西历史文化。她谦虚地说:“30年,我就干了这么一件事。于我而言,好副刊仍然在前方。”

  精彩的巡讲为青年学子打开了一扇奋进之窗,在太原理工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巡讲团成员与在场学生大合影的一刻,气氛被推向高潮。“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提升专业水平,做推动各个专业发展的优秀后备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学子们的回应豪迈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