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 正文

中澳国际电影节|大师班、展映交流,精彩进行时!

中澳国际电影节|大师班、展映交流,精彩进行时!   11月15日,2024中澳国际电影节在阿德莱德举办了三场大师班和三场展映活动。在大师班,业内领军人物,分享自身的从影经历以及艺术生命体验;展映活动,则为观众带来了三部风格迥异的中、澳电影佳作,更有主创现身影院,与观众直接对话,揭秘影片幕后的故事。   #大师班#   刘...

中澳国际电影节|大师班、展映交流,精彩进行时!

  11月15日,2024中澳国际电影节在阿德莱德举办了三场大师班和三场展映活动。在大师班,业内领军人物,分享自身的从影经历以及艺术生命体验;展映活动,则为观众带来了三部风格迥异的中、澳电影佳作,更有主创现身影院,与观众直接对话,揭秘影片幕后的故事。

  #大师班#

  刘毅——

  从本土到国际的叙事重构

  剧本的完成,是影片的起点。刘毅担任编剧的《战狼》系列,创造了票房神话。除此之外,刘毅执笔的许多电影、电视剧都是曾经风靡一时的作品,可以说是类型片典范。在大师班,编剧刘毅围绕着剧本创作经验,分享了“爆款”背后的故事。

  由于题材的原因,《战狼》问世十分艰难,也不被看好。刘毅解释:“因为它是一个现代军旅题材,讲的是普通中国军人的训练,从训练到实战。而且成本也很小。所有影院经理常规地认为,这个电影不会有太多人看。”在创作过程中,剧本是花费时间最长的:“我们大概花了四年时间来写剧本,其中有三年是在寻找电影文化政策和我们想要表达的故事之间的分界线。”刘毅表示如今观众的观影习惯已经发生变化:“脱离现实的宏大叙事不再受欢迎,贴近现实、结合当下的,更能引起共鸣。但传统的经典的叙事手法,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刘毅还就如何从本土故事到触动国际观众发表看法,他说:“我首先想到一副油画,叫《父亲》,那是一个中国当代艺术史上非常出名的一副油画。完全使用当代西方的油画技法,花了一个中国的老农民,里面画的每一条皱纹,每一个表情都是完全的中国老人。所以我觉得放在电影上也是这样,就是我们尝试用当下的、现代的、世界性的电影叙事方法,完全符合类型片的叙事法则的方法,但是里面的人物情感和表达方式,以及人物之间处理情感的方式是中国的,因为我们只会用这种方式来表达。”

  刘毅在现场与观众交流,为青年影人提出建议,他表示:“创作是孤独的过程,每个人的优势和局限都在于自身,要避免陷入自我感动,警惕自嗨。”

  郝蕾——

  表演之外:演员的真实与虚构

  演员,凭借着对真实生活的敏感捕捉和对角色情绪的敏锐表现,游走于真实与虚构之间。主演作品多次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塑造过许多经典形象的郝蕾,在大师班分享了对真实与虚构的领悟。关于真实,郝蕾说:“靠自我的体验感,活生生地在体验此刻、当下,就是真。”而对于表演者而言,在真实的基础上还需要一些技术:“刚开始要求是一切都是真的,当体验感、投入感都是真的以后,要加入很多的技术。如果没有摄像头和目光看着我们,仅仅是两个人在说话,也没有麦克风,我们的状态是不一样的。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还可以非常自然、自如地表达我们想表达的,那就叫表演了,这是需要技术的。”

  郝蕾提到在拍摄《浮城谜事》时,有一场在厨房的戏,并不是导演喊开始才开始表演的,而是一直沉浸在角色中:“实际上导演没有让我再演,那个机器也没有对着我,而是拍秦昊。我是略过机器进厨房的,在那个时间段,我在那个空间,我就是那个人,我不是在演一个走进客厅,那就是我的家。所以我进厨房就把我的菜洗了,切了炒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体验,不是你喊开始,就演起来了,然后还停,又回到自己。如果你真的是一个好演员,实际上那几个月你就不是自己,你就是那个人了。”

  谈及演员对公众的艺术责任感,郝蕾表示责任不分行业:“对我来说,演员这个职业永远是非常崇高的,应该保持敬畏之心的。”对于中澳文化交流,郝蕾说:“我们希望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别人了解我们的文化,能够互相有一个文化碰撞下的好故事。”

  最后,郝蕾回答现场观众提问,为年轻演员提出建议:“做到自己可以做到的。不要焦虑根本解决不了的或者未发生的问题,只感受当下就好了。”

  李子雄——

  追忆英雄本色

  真正的经典角色,可以做到家喻户晓,在几代人心中扎根。从影超过四十余年,出演影视作品超过200部,中国香港著名影星李子雄为观众呈现了无数难忘的银幕瞬间。大师班现场,李子雄回忆了入行经历,表示作为新人,要有一个强大的心脏:“我以前是模特,会摆pose,但比较生硬。结果第一天开工就被吴宇森骂了一天,那天就是‘不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要把我那些坏习惯都改过来,还好那个时候我内心挺强大的,不怕挨骂,慢慢就演出符合导演心意的。”

  李子雄认为,作为新人被骂是正常的,但随着拍摄经验的积累,就要有自己对人物塑造的想法,他说:“剧本给你后,你自己要去设计角色,要思考添加进什么元素,要怎么去做内心的表达,这是演员要做的事情。在拍摄过一些作品后,要有自己的独立创作的空间。”私下里,李子雄自述是个比较“社恐”的人:“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个i人。但是比较喜欢演戏,平常不会怎么跟人交流,不会跟人家打交道。但是有个剧本的话,我会把自己投射到那个人物里面。”这种生活与角色的反差,反而造就了经典。?李子雄还提到香港电影黄金时代,他和吴镇宇、周星驰一起上无线电视台培训班的经历:“那个时候和吴镇宇是夜班的同学。我们白天有工作,下班后去上课,也是很艰苦的,要求晚上时间学习跟白天同学同等的东西。所以我们必须更加努力把时间浓缩到一起,尽量在很短的时间里面把应该学的东西都学好。周星驰在那一班里面都不怎么跟我们交流,他那种性格比较古怪,现在还是,他的喜剧到现在我们还确实不能及,他那个世界我们了解不到,所以才有今天的成就。”

  最后,李子雄回答观众关于“反面角色”的提问,表示:“演员无论是主演也好,配角也好,反派也好,正派也好,把角色演好,就是好演员。”

  #展映#

  15日,2024中澳国际电影节“南十字星大奖”入围影片《重生》《爱在云霄》《八角笼中》进行了展映,引发观影潮流,影院座无虚席。其中,马浴柯自编自导自演的《重生》讲述了疑窦丛生的复仇故事;阿德里安·鲍尔斯执导的爱情轻喜剧《爱在云霄》描述了小航司飞行员丹娜和投资公司代表威廉之间的甜蜜化学反应;王宝强自导自演的《八角笼中》改编自社会真实事件,以“格斗孤儿”为原型,扎根社会现实,讲述了大山少年为“未来”与“希望”而战斗的擂台故事,承载着中国电影创作者的人文关怀。三部风格迥异的电影,展现了镜头语言的无限可能与无穷魅力。

  在《八角笼中》展映后,导演兼主演王宝强现身影院,与现场观众分享创作心路历程与影片幕后故事。王宝强表示,影片的拍摄和自己的经历相关,出身农村,深知农村孩子走出困境所需的拼搏努力。他说,看到这些孩子就想到了小时候的自己:“我在拍摄第一部电影的时候,还是原生态的,导演也是看到了这个形象,一看就是农村过来的,说这孩子不用去演,演自己就好。”

  在准备拍摄《八角笼中》时,王宝强找小演员也是一样的状态:“这些孩子都是第一次接触大银幕,在大山不同地方找到的。一开始都有点儿拘谨,住在一起后,慢慢的男孩子的性格就掩饰不住了,天性释放了,互相见到都要打两下,踢两下。释放开以后,怎么演都是真实的。”拍摄期间,孩子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呈现了不着痕迹的表演。王宝强还分享了心得:“演员要投入到一个角色,不能串戏轧戏,要整个精神状态都成为这个人物。”

  电影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王宝强希望这部电影能够给拼搏的、有梦想的人一些希望:“自己决定不了出生在哪个国家,哪个家庭,但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样可以到达那个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