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70岁老人用平常碎布贴出妙“布”可言的艺术世界
长沙晚报11月17日讯(全媒体记者 盛磊 通讯员 王国光)一把剪刀,几十块零星的碎布,经过拼贴剪接,勾边缝合,就变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灵动活泼的布贴画。凭着一双巧手,化平常为艺术,用各种碎布拼贴出成千上百种传神图案,近日,长沙市天心区70岁老人冯铁强成功申报区级非遗,成为长沙地区制作布贴画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1月17日,记者来到冯铁强的画室,近距离欣赏和了解了这一中国传统技艺。
长沙70岁老人冯铁强专注布贴画数十年,近日成功申报天心区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成为长沙地区非遗传承人。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盛磊 摄
自幼受长辈们熏陶,专注布贴画数十年
布贴画,原名宫廷补绣,又称布堆画、布贴花或布摞花。它以布为原料,通过手工剪贴而成,是基于剪纸、刺绣、民间绘画等艺术形式的一种拓展艺术,是中国民间常见的手工艺术之一。
“我从小就喜欢捣鼓各种碎花布,小时候,经常看到外婆和母亲利用布料手工制作花卉、鸟兽粘贴补绣在衣服上。”冯铁强说,自幼受长辈们的熏陶和影响,他对布贴画情有独钟,那时候去亲戚家串门,只要看到好看的碎布,都会像宝贝一样收集起来。
冯铁强告诉记者,平时外婆和母亲会教他做一些简单的小人物、小动物,“在那个物质条件和文化生活都非常匮乏的年代,这不但是最常见的生活技能之一,也是我们生活乐趣的来源。”
据了解,布贴画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延续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今年70岁的冯铁强专注布贴画也已经数十年,他以剪刀为画笔,以布块为颜料,从简单的图案到一幅幅细节丰富又有生命力的布贴画作品,技艺日渐娴熟,他的作品也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2000年,冯铁强制作了一批布贴画放在邻舍文师傅位于太平街的称店展示,当时有很多逛店的人询问价格,但由于布贴画手工制作周期不短,且全家只有他一人会这门技艺,无法规模化量产,只能作为艺术品进行展示。也是从那时起,冯铁强看到了老百姓对布贴画的喜爱,想通过招收学徒,把这门传统技艺发扬光大。
“布贴画绝非一门简单的艺术形式,能传承上千年说明它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在冯铁强眼里,那些被遗弃的旧衣服、碎布匹和边角布料,通过巧妙剪接缝制都能变成一幅精品画作,“如今,人们已经告别了缝缝补补的日子,布贴画的实用功能虽然逐渐消失,但它以装饰品身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具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
在位于天心区大托铺街道大托新村的冯铁强布贴画工作室,长长的桌子上堆满了五颜六色不同材质的布料。可别小瞧这些边角碎布,经过冯铁强的精心设计,巧手缝制,都能变成一幅幅精美艺术作品。
冯铁强今年已经70岁了,但精神头十足。据他介绍,布贴画主要工艺是布缝和补花。布缝,即大面积拼贴;补花,就是小面积的花饰纹样点缀,经剪切、缝补、拼贴,再进行镶花制作而成。不同质感的布组合在一起生动形象,独具特色。
冯铁强年轻时在机械厂上班,因为要养家糊口,布贴画只能作为爱好,在业余时间制作,除了摆放在家里当装饰品,亲朋有喜事,他也会送一些。直到退休后,他才专心投入精力制作布贴画。
在他看来,布贴画不仅仅是简单的裁剪、拼贴,还需要制作者掌握绘画、剪纸等多种技巧,并且能够从生活出发,就地取材,作品才会更具故事性和艺术性。然而,要完成一幅布贴画作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从设计、画稿、选料、裁剪到粘贴……每道工序都要特别细致,布贴画制作不仅考验手艺人的手工技巧、经验,还需要极大的耐心。有的布贴画作品,从构思到成品要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冯铁强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制作布贴画基本分为5个步骤:描图、剪纸板片、粘贴布料、剪形状、包边组合,这样,一幅布贴画就制作成功了。“布贴画充分利用布的颜色、纹理和质感,胶水一定要涂抹均匀,不能多也不能少,有的布贴画会用到几十甚至上百种色彩。”冯铁强说,这是为了让布贴画具有浮雕感,布贴配色是布贴画的灵魂,画面越简单越好,这样才有美感和冲击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工作室墙上挂满了冯铁强制作的布贴画,每一幅作品都令人惊叹称奇,一块块碎布竟然可以创造出如此美妙的世界。
在继承民间传统布贴画工艺的基础上,为了让作品更具美感,他逐渐在自己的创作中给云彩添加棉花点缀,制作人物时,会适当添加绳线装饰,或给古典美人的衣服加一些薄纱,从而形成娇羞朦胧之感。
随着传统技艺的深入学习,冯铁强在惊叹前人智慧的同时,也认识到传承的意义,他成立了布贴画工作室,相继创作出古代仕女图12幅,马到成功、鸳鸯戏水等数十幅动物系列作品。
“成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后,我感觉自己身上有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冯铁强坦言,他最大的心愿是把布贴画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这门传统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