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普查走进湖北荆州:“湖北经验”的背后,是他们
翻山越岭、星光赶路,摸清文物家底,守护荆楚文化。10月31日-11月2日,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基层行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与荆州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时报等中央媒体,中国文化报、中国文物报等行业媒体,湖北日报、长江网等省市媒体组成的采访团,跟随普查员实地走访,深入基层一线,复查“三普”文物,调查“四普”新发现文物点位,感受普查的辛苦和收获,体味普查的意义和成果。
。州:为大型古遗址古墓葬群“四普”探索经验
。州作为楚文化和三国文化核心承载地,文物资源富集。截至目前,荆州区676处复查点,已完成483处文物调查,新增24处。
11月1日-11月2日,采访团跟随荆州区“四普”普查员开展内业和田野调查。复查点位包括熊家冢墓地、荆州城墙。
11月1日晚,媒体聚焦荆州“四普”内业情况。
熊家冢墓地由主冢、陪冢、陪葬坑、车马坑等组成,核心区域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是荆楚故地目前已知规模最大、布局最完整的东周楚国高等级贵族墓地之一。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山墓群,对研究东周时期楚文化有重要价值。在熊家冢墓地现场,采访团看到,普查员们正在用RTK对主冢的地理坐标进行测量。
“荆州大规模古遗址古墓葬群比较多,这也是湖北省把荆州区确定为省级古墓葬类型普查试点的重要原因。大型古遗址古墓葬体量大、涉及范围广,如何兼顾人们生产生活和乡村建设,同时做好文物保护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荆州博物馆古建部主任李正贵表示,对荆州国保单位马山墓群和八陵墓群等大型古墓葬群,将通过“四普”补充完善基础资料,确定三区三线,也就是确立文物本体、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统筹推进多规合一的保护管理目标。
11月2日,采访团跟随普查队员来到荆州熊家冢主冢现场。
位于长江中游北岸的荆州城墙被为“南国完璧”,全长11.28公里。11月2日,荆州区“四普”工作人员从公安门开始沿线取点测量,以勾勒出城墙全貌。
站在城墙上,可以看到护城河水,微波荡漾。“护城河环绕城墙一周,最狭窄的地方二三十米,最宽的地方八九十米。”李正贵介绍,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文物工作者是将护城河与城墙一样当作文物本体来保护。“三普”之后,荆州对护城河进行了一系列水质监测和清淤、截污等环境治理工作。另外,文物工作者采用传统工艺,对“三普”后残损城墙实施多次修缮工程。这些信息在“四普”中都会补充齐全。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李正贵说,荆州城墙始建于三国蜀将关羽所筑土城,经唐宋、明清一直到今天,也曾遇战火、自然损害,但历代都有修复。“对荆州城墙的有效保护,体现出中华民族为了守护和保全历史文化遗产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此外,普查员还对新发现文物李场安邦冢进行了调查。李场安邦冢位于湖北剩州市荆州区川店镇。墓冢形制完整,呈圆丘形,封土高约3米,底径约1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