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牡丹江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知行”志愿者服务团队积极响应校团委号召,经过层层申报,成功入选了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与团青年发展部联合举办的“推普助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团队。2024年8月,团队一行11人在指导教师医学影像团委陈盈盈的带领下前往白音哈达嘎查村开展“推普进乡村,筑梦促振兴”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前期,经多方调研,最终选择白音哈达嘎查村为此次活动的实施地。白音哈达嘎查村隶属于乌兰浩特市,“乌兰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诞生地,蒙语为“红色的城市”之意,这里红色资源丰富,全村95%为蒙古族,当地从幼儿园起便全蒙语教学,是一个以蒙语教学为主的乡村,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对文化传承和乡村现代化建设都着意义。
推广普通话和谐,交流无碍情相通。来到白音哈达嘎查,志愿者们策划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从推广普通话的意义讲起,通过对普通话发音纠正,再到普通话挑战赛等环节,在愉快的氛围中,为当地小朋友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普通话推广课。志愿者们通过墙绘的方式创作了一幅以普通话推广为主题的作品,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向村民们传递普通话的。
手画推普大旗舞,儿童创新宣文化。活动中志愿者耐心地讲解普通话手抄报的布局设计,细心地指导每一个小朋友,用爱与知识点燃小朋友们的创作热情。小朋友们的眼中闪烁着好奇与专注,手握彩笔在纸上尽情挥洒着自己的想象。五彩斑斓的颜色,生动有趣的图案,一笔一划都凝聚着他们对普通话的理解和热爱。志愿者们用行动诠释普通话的力量,不仅教会小朋友们用画笔表达,更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一颗推广普通话的种子。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颗种子会生根发芽,普通话之花会开遍每一个角落,他们将用标准的普通话讲述更多美好的故事。
剪纸艺术传承久,匠心非遗映风华。志愿者中有一名非遗剪纸的传承人,把非遗文化带到少数民族村落也是此行的目的。考虑到小朋友们的年龄较小,动手能力较差,志愿者提前对材料进行了初步加工,方便小朋友们更好的理解和操作。志愿者进行理论讲授,示范制作剪纸的全过程,引导小朋友们了解窗花的历史文化、制作工艺、使用场景等,使小朋友们更加直观地学剪纸方法技巧,点燃了小朋友们对剪纸技术学的热情。让小朋友们在实践中了解了传统剪纸艺术,感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他们对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与感。
医疗知识传播广,健康观念入人心。志愿者们精心制作了医学影像学方面的医疗科普宣传册分发给当地村民,并为当地居民解答相关疑惑;同时志愿者为村民们详细讲解和演示了应对突发心脏骤停或晕倒的措施、心肺复苏的救治方法等,并使用假人进行模拟急救操作,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操作办法,村民们也在志愿者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了各种急救的操作方法。
踏寻红色情重燃,历史铭心刻。志愿者们依次参观了民族解放馆、五一会址以及乌兰夫办公旧址。参观过程中,志愿者们结合展品文字介绍,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讲解,驻足观看,透过珍贵的文献实物、图片照片、音视频资料详细了解乌兰夫同志的感人事迹,理解他为之坚持的真理和奋斗的动力,感受其崇高的革命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在这里,志愿者们仿穿越时空,与革命先烈们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聆听着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被内蒙古先辈们为了民族和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所深深打动。志愿者们将从英雄烈士们的伟大事迹中汲取营养,赓续北疆红色文化,厚植家国情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声声谱前行,卷卷谱新章。志愿活动永远在路上,牡医大青年也将始终坚持“立德立行,唯实唯新”的校训,在实践中践行“牡医”,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持续关注乡村发展,将牡医大与乡村之间的桥梁筑牢筑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积极响应号召,以实干为笔,以汗水为墨,以普通话推广描绘新图景,奏响共同富裕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