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 正文

应届生千人(应届生千人)

[db:Intro]...

愈来愈多高中生选择出国念大学,2018年毕业于建国中学的余竑勋、陈韦同申请上美国MIT,是去年台湾「唯二」申请上MIT的高中生。虽然在很多人眼里,天之骄子的他们上榜MIT似乎不太意外,但是从申请学校到赴美求学,他们有了不一样的视野,也对台湾教育充满省思。

学测成绩公布后,高三生面对的课题就是申请学校。近年来愈来愈多学生选择到国外念大学。根据教育部统计,高中应届毕业生赴海外就读人数自2013年起突破千人,之后每年缓步上升,2017年为1584人,占整体毕业生0.72%。(看更多: 高中生出国念大学系列报导

部分公立明星高中毕业生赴海外读大学的占比更接近5%。以2017年为例,以师大附中47人、北一女中45人、武陵高中26人最多;在公立明星高中,又以北一女中应届毕业生到国外念大学的比率最高,为4.92%,其次为建中4.89%。

2018年自建中毕业的余竑勋和陈韦同申请上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MIT,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当年台湾「唯二」申请上MIT的高中生。就读建中科学班,同时也是奥林匹亚和科展的常胜军。在很多人眼里,他们优异的学科表现和获奖,踏进MIT很合理,但不论在申请学校或是适应美国生活的过程,两人依然战战兢兢。

谈到出国读大学,很多人第一个挑战就是语言能力,余竑勋和陈韦同也不例外,尤其要和外国人沟通更让他们担心能力不足。「虽然从小学英文,可是与人沟通好像又是另外一回事」,余竑勋自觉与MIT的远距面试状况百出,赶紧找了外国人做家教、练习口说。此外,他也用最传统的「单字本」背生字,并且将自己的资讯专长用来读英文,写了一支考英文单字的程式来测验自己。

可是到了当地,余竑勋仍花了整整一学期才完全适应国外的社交生活。他坦言,缺乏与外国人的真实接触,让他一开始还是「知道要讲什么,但是说不出口」、「不知道怎么跟外国人相处」。

陈韦同因着小学有念过私立双语学校,有与外国人聊天的经验,但是他也对外国学生讨论的话题感到「搭不上话」。「原以为大家都聊篮球、运动这种比较轻松的软话题,」他说,「但是他们居然讨论如何避免种族歧视,或是学校是否该为不同种族的人保留特定入学名额。」陈韦同注意到国外学生都很有想法,也勇于表达,「这些话题通常没有正确答案,也满严肃的,不大是平常我们会在台湾讨论的事。」

陈韦同(图右)国小时读过私校,有过与外国人聊天说话的经验,很快融入外国人的社交生活。但是即使如此,同学间的聊天话题仍偶尔让他大开眼界。陈韦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