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桂军新崛起
记者覃江宜
骏马,披星戴月,奔腾而来。
11月16日晚,“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将在南宁盛大揭幕。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是与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并列的国家级文学奖项。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界的最高荣誉,第十三届骏马奖是文化思想正式提出后的首次国家级文学奖项评选,又恰逢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10周年,意义非凡。
南宁装扮一新,喜迎“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记者周军摄
这个万众瞩目的时刻,很多人会将目光投向文学桂军,不只是因为这场群星闪耀的中国文坛年末压轴大戏落地广西,也不只是因为广西作家连续两届“骏马奖”都有3部作品获奖,更因为这一群体在过去马不停蹄,走过时光的幽谷,穿越山和大海,最终在风云际会的当下,完成了一场新的崛起。
崛起,在壮阔的时代
“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2014年10月15日,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文艺事业锚定价值航向,擘画宏伟蓝图。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文艺吹响前进号角,这是文学桂军新崛起的“天时”。
2023年8月,长篇小说《回响》获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填补了广西作家在中国最重要文学奖项的空白,为广西文学实现历史性突破。“不断创新的激励机制是我们创作的保障,有了厚实的土壤,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自治区文联主席广西作协主席东西说。
一场合奏成就了“回响”。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文学桂军“出精品,出人才”架桥铺路。从2019年起组织实施的《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三年规划》,《回响》是第一批入选项目。广西制定出台《广西优秀原创文学作品奖励办法》,每年安排4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优秀原创文学作品。5年间,获得扶持的作家从2018年度的87人上升到2023年度的175人,其中超过半数来自基层,教师医生公安干警企业员工乡镇干部在校大学生……像溪流汇入江河江河奔向大海,越来越多创作者融入时代的奔流,绽放生命的光彩。
创办“八桂学者”文学岗成立广西艺术基金恢复实施签约文艺家制度大幅提高优秀文艺作品奖励标准将广西作协由文艺家协会调整为副厅级群团机关……“前端扶持中端跟踪后端奖励”的全链条扶持体系,像风驰电掣的时代列车,凝聚着广大作家与党和人民同心同行。百花齐放万马奔腾的文学图景,仿佛穿行长长的时光隧道后,忽然映入眼帘的风景,豁然开朗,美不胜收。
目前,广西作协共有会员2735人,其中中国作协会员317人。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广西作家出版专集选集600多部,收获茅盾文学奖花城文学奖《十月》年度奖《作家》金短篇小说奖《小说选刊》中篇小说奖百花文学奖等重要文学奖项,相继出版《广西少数民族新锐作家丛书》《文学桂军20年》《广西当代作家丛书》《我们丛书·壮族作家作品系列》等系列丛书。
时代呼唤新的“回响”。2023年11月25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会见东西,代表自治区党委对其荣获茅盾文学奖表示祝贺,“广西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希望全区广大文艺工作者热情讴歌新时代,充分挖掘八桂大地丰富的文化资源,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平陆运河建设等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的生动实践中汲取创作营养,讲好中国故事广西故事,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宏大场景中推出更多顺应时代之变广西之进人民之呼的精品力作,进一步打响‘文学桂军’品牌,为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注入强劲精神动力。”
伟大的历史实践,涌现出新的艺术形式。火热的发展图景,提供了新的创作场景。文学桂军新的崛起,既是关于艺术追求的自我提升,又是对于时代需要的自觉回应。
本届骏马奖,广西瑶族作家光盘的《烟雨漫漓江》获长篇小说奖壮族作家凡一平的《上岭恋人》获中短篇小说奖黄芳的《落下来》获诗歌奖。这是继2020年第十二届骏马奖后,再有3位广西少数民族作家联袂登顶,连续两届获奖数量在全国各省(区市)名列前茅。新时代文学桂军整体向好的现实图景,又一次激起掷地有声的“回响”。
崛起,在希望的田野
在星光熠熠的“骏马奖之夜”到来之前,文学之光已经洒在广西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让人看到岁月的深处,千帆竞渡万物生长——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秦似的古体诗《吊屈原》韦其麟的长诗《百鸟衣》陆地的长篇小说《美丽的南方》等作品,最早为广西文学找到了大山的出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壮族作家韦一凡的《劫波》瑶族作家蓝怀昌的《波努河》黄继树的《桂系演义》等佳作连连,又为广西文学试出了时代的水温。
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欣欣向荣的创作环境,这是文学桂军新崛起的“地利”。
眼中是星辰大海。1996年7月,一场继往开来的“花山会议”,开启了文学桂军拔锚的崭新航程。在自治区党委的布局谋划下,广西文艺擂响了向全国进军的出征鼓:1997年,广西率先在国内实施作家签约制。1998年,东西率先突围,以《没有语言的生活》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奖。2001年,鬼子的《被雨淋湿的河》荣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其后,《后悔录》《一根水做的绳子》《生生长流》《公务员》等长篇小说相继面世,广西作家影视剧本改编的《英雄》《十面埋伏》《寻枪》《理发师》等影视作品火遍全国,以“广西文坛三剑客”东西鬼子李冯为代表的文学桂军,锋芒毕露。
心里是“国之大者”。近年来,文学桂军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聚焦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时代主题,推出了一批有全国影响力的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网络文学……文学世界里一个天马行空的“广西视角”,异彩纷呈。
脚下是山河大地。文学桂军独树一帜的背后,始终是深植八桂传统文化,在地方性中讲述现实思考人文情怀和家国意识的日常。正如今年广西三部“骏马奖”作品表现的那样,多民族作家在人民身边守望,用文学观照生活,乡土是永远的题材宝藏和灵感源泉——
创作《烟雨漫漓江》时,在漓江边生活了四十年的光盘依然有一种“灯下黑”的焦虑,“一开笔,感觉熟悉的漓江突然陌生了。”直到他再次走近漓江,一头扎进乡野,才终于找到了题材和写作的金丝线,“哪怕是在那里走走看看,呼吸一下那里香甜的空气,都会激发出写作的热情和灵感。”
《上岭恋人》有明确的地理标识,那是作家凡一平魂牵梦萦的故乡。他说,上岭村的故事至今仍如井喷般涌入脑海。好像这匹骏马不管飞奔了多远,思想的缰绳仍然深深地系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红水河畔,那个青山和竹林环抱的小村庄里,“我想我这辈子的创作,是离不开生我养我亲我的上岭村了。”
《落下来》作者黄芳认为,是八桂大地赋予自己丰饶的滋养,“在广西的文学版图上,少数民族作家和作品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些年,从各种文学活动到各项文学创作扶持项目,我都是受益者之一。”
由始至终,是红土地托举了文学桂军,以及更多的人。让梦想升腾,让崛起发生,如平地中忽然拔起的奇峰,像一座高山仍然拔节生长。
崛起,向辉煌的征程
文学是一个人的旅程,用生命之光寻找方向;文学也是一个族群的事业,以价值认同凝聚人心。“广西有久远的文化传统,也有丰富的文化传承。老一辈作家从中汲取了有益的文化养分,后一代自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真传得到了滋养。”50后壮族作家黄佩华说。
有一脉相承多元共生的根系,有老中青三代作家并肩的合力,这是文学桂军新崛起的“人和”。
10位名家导师对20名青年作者进行创作辅导的“1+2”工程,已连续举办8年的“花山诗会”,常态开展的广西青年文学讲习班广西青年作家高研班《广西文学》改稿班向上输送的鲁迅文学院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与一支高素质高水准高层次的文学作家梯队息息相关。这些年,广西大力培育人才成长土壤,加强对新文学组织群体的引领,营造相互激励彼此成就薪火相传的创作氛围,不断积蓄广西文学的澎湃动能。
90后青年作家祁十木说,受益于前辈们的言传身教,自己这个“北方来的孩子”,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更独特的文学信念,更野气的文学方法”“八桂大地给予我的养分,会持续地滋养我的文学我的人生。”
茅盾新人奖得主蒋晓平(我本纯洁)近年引导了一批网络作家加入作协,从小圈子走向大舞台,“广西持续加大对网络文学的扶持力度,让网络作家被更多人看见。”所以,被人看见的他,也要把蓬勃向上的力量,传递给身边的人。
传承,就是一束光点亮另一束光,一支笔激活另一支笔,为这个慷慨激昂的时代写下注脚,再去寻找着各自的波澜壮阔。
八桂大地生生不息,文学桂军步履不停。他们将持续“沉下去”,“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纪录平陆运河文学创作项目”气象万千,那些灵感流转的笔墨,仍在广袤的土地上诗意书写;他们将不断“提上来”,《回响》改编成同名网剧话剧以后,广西启动新一批优秀文学作品戏剧影视转化计划,酝酿更多的“跨界”生长;他们还在快步“走出去”,创办“漓江文学之夜”和“漓江文学奖”,连续举办八届的广西网络文学大赛升级为“泛北部湾网络文学大赛”,中国作家协会东盟文学交流中心在南宁设立,要打通多个圈层,在文化互鉴中发现美好。更多人将站在文学桂军身后,即便相隔千万里,也能同享一个精神的桃花源。
南宁民族广场上LED显示屏播放的宣传标语营造浓厚氛围。记者周军摄
未来,呼啸而来。
新时代有未知的挑战,科技与文化不断碰撞,百年巨变正在发生。人与人之间永远有新的链接,文学也要有新的语法。
新时代有笃定的回应,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的生动实践中,埋藏着数不尽的好题材。人与人之间永远有新的共鸣,文学桂军也会有新的触达。
让我们走向这个夜晚,看骏马奔腾,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