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既“活”又“火”向新而生
烤制馃馅
非遗传承人演示吹奏技艺 通讯员 高少莹 摄
秧歌闹春(资料照片)
非遗剪纸进校园(资料照片)
石雕作品
非遗文化展示区 通讯员 万拓 摄
面花作品 叶子 摄
唢呐表演
走进子洲展览馆文化展厅,各色非遗琳琅满目。子洲石雕纹理间镌刻着岁月痕迹,或粗犷豪迈展现力量之美,或精雕细琢凸显细腻质感;子洲面花造型繁复多彩,用面粉塑造出一个多彩的世界……一项项非遗彰显着民间艺人的匠心独运,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宝藏的大门。
近年来,子洲县按照非遗保护“全面普查及时抢救积极申报合理规划科学开发传承发展”的原则,通过积极组织各类非遗文化活动扶持培养非遗传承人等多种方式,大力推广普及非遗文化,让非遗走向大众视野,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在传承中求新,焕发新生力
10月24日,在子洲举办的陕西省“文明实践我行动”暨“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活动(陕北片区)主题会演中,拉开序幕的唢呐表演《沸腾的大理河》震撼全场,近百支唢呐齐声奏响,时而高亢激昂,如万马奔腾,时而婉转悠扬,似潺潺流水,每一个音符都带着黄土地的厚重质朴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这首曲子结合舞台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子洲唢呐的魅力。”子洲唢呐非遗传承人张伦说。
激扬高亢的唢呐声早已融入子洲人的生产生活生命之中,成为子洲人文化需求文化生命的一种独特符号。近年来,为了让唢呐表演不局限于婚丧嫁娶,像张伦一样的非遗传承人,都在寻找一些新的表演方式,将唢呐与舞蹈等艺术相结合,编排出唢呐文艺节目,登上舞台进行演奏。
非遗求“新”已是新一代非遗传承人的普遍认识。在子洲石雕传习所,石雕非遗传承人张逍遥坚持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石雕形式,在兼顾实用的同时,打造更多造型美观的建筑构件和石雕工艺品。
“增加一些现代题材的作品,如城市景观科技元素等,使石雕作品更符合现代审美,更能满足现代人的物质需要审美需求。”张逍遥说。
如今,子洲馃馅探索更多健康新颖的原材料搭配,加入子洲黄芪等当地特色中药材,在突出地域特色的同时,增加了产品的营养价值;子洲面花制作结合现代元素流行文化进行创新创作,吸引了年轻消费者的关注;子洲柳编将其从单纯的农具生活用品向工艺品装饰品家居摆件等方向拓展,既保留了柳编的传统工艺特色,又增加了产品的艺术价值和实用性……
过去,非遗的发展往往依赖代代相传的独特技艺,它们不仅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未来创新的灵感源泉。当下,在技艺传承过程中,非遗传承人结合时代特征,用历久弥新的热情让非遗发扬光大生生不息。
在传播上破局,提升新价值
非遗产业往往面临同样的难题:受众群体小价值链不高。要在文化产业中争夺一席之地,子洲非遗未来路要怎么走?
这些问题也曾一度困扰着众多非遗传承人,而重新挖掘非遗潜力,让非遗文化更具传播价值,正是他们的探索之路。
“这是子洲周硷镇的炕头石狮,是结合神人和动物的三性特征而创作。”每天在抖音快手账号直播是子洲石雕非遗传承人万震这两年奋斗的新“事业”。
不同于常规的直播带货模式,万震的网络推广更多体现子洲炕头石雕的文化属性。如有网友对某件石雕产品产生兴趣进场留言互动,他便会将镜头切到产品,仔细介绍石雕的成色质地。这种推介超越了作品本身的物理限制,深入探讨了各种概念创作观的可能性。
非遗传承与发展要紧跟时代。在子洲新一代非遗传承人中有的懂直播,有的擅营销,改变了过去“守株待兔”模式,以当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输出产业文化延伸产业价值。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子洲馃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技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据悉,子洲境内注册登记的店铺达80多家,是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重要产业,拥有300多家生产企业,产品远销京津冀等地,仅县内年产值就近亿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让非遗文化强起来,需要给文化‘加把火’,这个‘火’除了手法技巧外,还要大大提升它的文化影响力。”子洲县文化馆馆长李飞远说。
当下,子洲非遗文化越来越散发着青春活力。站在重塑历史经典产业竞争新优势的风口上,一大批非遗传承人正借助这一“活力因子”,以全新视野推动子洲非遗的传承与创新,形成良好“出圈”效应。
在传习中共进,增添新光彩
“捏面花最重要的一步,是第一步,首先要把面团揉得光滑……”前不久,在子洲妇女主任面花培训课堂上,面花非遗传承人拓永华一边向学员们讲解捏面花的技巧,一边将发酵好的面团,配合绣花针梳子剪刀等工具,加上红豆黑豆等点缀,揉捏成动物人物等各种形状的面花。
“将捏面花技艺与时下流行元素巧妙结合,能让面花这一传统艺术焕发出新活力。此前在课堂上,我们也结合时事,创作过很多面花作品,比如在农历龙年捏过活泼的龙宝宝,在冬奥会期间创作可爱的冰墩墩。”拓永华表示,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面花艺术的多样性,也让进校园进社区的学员在乐趣中学习,体验到传统文化的趣味性。
“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工作重心也从最初的注重传播鉴赏教授,逐渐转向技艺传承技能传承和教学互动的实践层面。”李飞远介绍。
近年来,子洲县文化馆积极筹划组织,以剪纸民歌舞蹈石雕等优秀传统技艺为依托,以非遗传承人为引领,持续走进子洲县职业中学子洲实验中学等中小学校园,开展子洲说书子洲秧歌子洲石雕子洲剪纸子洲唢呐传统秧歌等非遗文化展演。
与此同时,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子洲县还先后建成“子洲非遗文化展室”“子洲面花传习所”“子洲石雕雕刻技艺传习所”“子洲说书传习所”“子洲馃馅传习所”,以教学撬动更多青年懂技艺知变通敢创新,进而推动子洲非遗不断推陈出新。
“未来,我们将开发浸润式体验式非遗课程,举办技艺竞赛,设置非遗文化创意课程,融合现代艺术或开展项目式学习,在教学相长中推动子洲非遗焕发时代光彩。”李飞远说。
(本版照片除署名之外均为李志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