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晚报改版融合引发市民网友的关注和热议
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洪萱茹)“我们不只是报纸,我们是厦门晚报全媒体!”近日,本报勇立全媒体时代潮头,大刀阔斧推进改版融合,全力构建起一个涵盖多种媒介形式融合多元传播渠道适应新时代受众需求的全媒体传播新格局。于传统坚守处,打造《厦门故事》与《凤凰花》,在讲述故事时亦倾听读者心声;深耕《我要说》等栏目,秉持服务初心拓展边界;设立《数据眼》,尽显媒体思想锋芒。于创新突破间,以“三微一抖”架构全媒体矩阵,打造“最厦门XM”等融媒体产品,组建视觉传播部攻坚视频高地,革新传统五大周报……此轮重磅改版,在社会各界引发关注和热议。
拉近了年轻读者与晚报的距离
此次改版引发了年轻读者的广泛关注与热议。在工作之余,始终热爱文学创作的市民刘先生难掩兴奋地说道:“我认为《凤凰花》副刊很接地气,让我们有机会分享自己的经历,也能读到身边人的故事,这无疑极大地拉近了我们与晚报之间的距离。”他表示,自己迫不及待地想要投稿,把身边有趣的故事分享给更多人。
热衷于阅读晚报电子报的市民肖丹怡表示:“晚报此次改版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了平衡,既坚守服务读者的初心,同时又果敢地向新媒体领域进军。”她认为,《厦门故事》融媒体专栏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立体化讲述了厦门的城市发展故事和百姓生活史诗。《“天仙旅社”重出江湖》这篇报道,让她重新认识了“天仙旅社”这块老字号招牌,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厦门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发展活力。
大学刚毕业的张艺琳目前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她说:“晚报在创新方面做得很棒,‘三微一抖’这些平台的拓展,尤其是‘最厦门XM’的视频号,很符合我们年轻人获取信息的习惯,让新闻变得更生动有趣。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我可以通过社交平台快速了解厦门的大小事。真的很赞!”
感谢《厦门晚报》三十年的陪伴
订阅晚报20年并当了十年拍客的刘凡,对晚报这次改版赞誉有加,他说:“相当出色!贴近厦门民生,不仅聚焦热点新闻,还全面涵盖了都市经济等多个新闻领域,做得相当到位。”刘凡还提到,近期“我要帮”栏目报道的小区绿化改造新闻,很好地展现了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各方诉求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他满怀期待地表示,希望晚报能够继续发挥优势,积极推动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有深度有价值的新闻佳作。
另一位晚报忠实读者梁女士,在改版后的第一时间拨打了市民热线5589999,欣喜地表示:“期待已久的改版让晚报以全新的面貌与读者见面了,内容更加丰富多元,成为我们真心喜欢的样子。”她评价说,晚报深入市民生活,聚焦民生百态,堪称厦门的城市名片。经典名专栏《我要说》一如既往地倾听民意传递百姓心声,为市民答疑解惑,新推出的栏目更是令人耳目一新。梁女士感慨说:“感谢《厦门晚报》30年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她也祝愿晚报在新的一年里能够不断创新,为读者带来更多精彩的内容。
声音
晚报密切联系群众
成为市民贴心参谋
海协会原副会长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首任院长张铭清针对《厦门晚报》改版,分享了他的见解。他认为,晚报作为一份以城市市民为核心读者群的报纸,其特色在于密切联系群众贴近群众。它深耕于市民的日常,以市民身边的新闻市民意见和要求为主要内容。从读者关心的邻里琐事,到日常生活中的实用知识,再到衣食住行的贴心参谋,晚报为市民生活提供了多元化信息。
张铭清说,国内一些已经取得显著成就的晚报,如《北京晚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等,它们在内容策划版面设计读者互动等多个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厦门晚报的成长提供了借鉴范例。
张铭清建议,未来晚报应更加注重内容的生动活泼,以及形式的短小精悍。新闻报道要有人情味,以此提升内容的可读性,成为市民喜闻乐见的报纸。同时,专栏设计要新颖有趣,能够吸引不同年龄段的读者群体。在作者队伍的组织上,应广泛吸纳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以确保新闻报道的多样性和专业性。在稿件的安排上,要注重时效性和可读性,提升新闻稿件的整体质量与传播效果。他相信,只要依循这些要点推进,晚报一定能够越办越好。
新专栏《习作点评》
帮我提升写作水平
松柏中学初一学生麦梓萌在谈及订阅晚报的初衷时说:“步入初中,新增了政治学科,这让我越发意识到了解时事的重要性,所以我毫不犹豫地订阅了晚报。”每日放学回家,她都会第一时间捧起晚报,认真仔细地阅读每一个版面,充分利用时间汲取知识。她认为,晚报改版后全新增设的《习作点评》专栏,能清晰呈现优秀作文的出彩之处,帮助她借鉴学习写作经验与技巧,提升写作水平。